中国女子自带理发师勇闯泰国美发店做头发!店主发帖吐槽!

中国女子自带理发师勇闯泰国美发店做头发!店主发帖吐槽!

9月15日,泰国曼谷晒迈区一家美发沙龙店老板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一则吐槽中国女顾客到该店做头发的视频,在泰网上引起热议,后被多家泰媒转载报道。

据该名店主表示,不久前,一名中国籍女顾客进该店做头发,但全程未让店内的发型师接手做发型的工作,反而是自带一名发型师到他的店内,且在丝毫不在意店员及店主的情况下自顾自地开启了洗发、做头发的工作。

另外,店主还提及,由于该名中国女顾客不会泰语及英语,无法与店员沟通,只见她与自带发型师全程中文沟通,其发型师轻车熟路地在店忙前忙后操作,手法相当之专业甚至超越其店内的发型师水平。

但因为女顾客的离奇操作,导致从其进店后他与店员都无所适从,全程处在被震惊及不解状态中,只能偷偷拍下这一幕并耐心等待其做完头发。所幸的是,最后该名女顾客在离开前付了钱。

许多泰国网友看完该条视频后纷纷留言,多数网友调侃店主不必动手就能收钱,舒舒服服轻轻松松;也有网友表示女顾客莫名其妙进别人的店要做什么不打招呼真的很没有礼貌,中国人的常态;还有部分网友表示对方应该是没有工具来店里借用工具而已,并提出疑问最后这钱店主是怎么收的;另有大部分网友讽刺,既然是中国人,那就不足为怪了!所有咱们未曾见过的都有可能发生在中国人身上!

早在4月14日,泰国曼谷某家理发店发布一则视频,视频内容为一名中国女子不听店员劝阻,擅自使用店内吹风机。

该理发店店长乌提差(音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述事件发生于4月11日晚上,当时理发店已打烊,该名中国女子走入店内并请求为其做头发,店员告知已停止营业,该女子便擅自使用店内吹风机,而后乌提差便向警方报案。

乌提差称,当天下午该名中国女子曾到店内做过头发,而该店的顾客均需提前预约,不接受直接到店消费,但由于当天顾客较少,遂安排店员为该女子做头发。

此外,乌提差表示上述事件并非首次发生,此前也曾有中国游客在店铺打烊时进店并擅自使用店内设备。他认为店内经常发生此类事件或与附近民众多为中国人有关,后续他准备在门口放置中文告示牌,用以提醒中国顾客。

乌提差补充道,发布上述视频并非有意针对中国人,仅仅想以此为例,提醒其他从业者注意防范,避免再次发生此类事件。

上述现象,共同点都和三个要素有关——【中国女子】【理发店】【不打招呼】
关于前两个要素,主流泰媒体不大可能造假,因为造假的条件,需要编出一个中国籍女子,之后再人为幻化出一个物理实体理发店。


所以,事件关键点还是【打招呼与否】。


我的店铺(或者我的家),所有权归我所有,我请你来,你来了,大家欢聚一堂,有说有笑。
我没请你来,你推门直接进来了,并且还未经允许用了房内的物品,那么,事情性质就变了。
理发店不存在所谓的“擅闯”,但存在使用店内物品的许可。


这与泰国人小气与否无关,而是任何非私人物品的使用权,自己都不能擅自决定。


同时,倘若擅自使用他人物品引发了安全问题,例如烫发及吹风装置引发的烫伤,责任也需要根据“使用权”划分。

事件中的中国女子“打招呼”了吗?泰国店主均说没有。
从人之常情来看,不管女客户用中国普通话还是中式泰语、英语打招呼,生而为人,泰国店主一定会有所反应。
而不是事后突发的诧异和惊讶。
未经允许碰他人的物品,该行为破坏了【边界感】。


【边界感】还体现在“一码归一码”,不管中国女子是否到店消费,都不能擅自使用他人物品。
“我就碰一下怎么了,又没弄坏。”


“泰国人怎么那么小气,我很鲁莽地抢她们东西来用,他们居然生气了,还小题大做报警了,大家以后别来泰国了吧。”


而上述言论从泰国转移回中国,或许就会变成——


“我带孩子来你家,已经够给你面子了,你居然还责怪我孩子打碎你一个古董瓶子,真是太小气了,下次我们不来了……”


套路和脑回路,无非是先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之后以侵犯他人权益为“我行我素”的行为标准,一受阻拦他(她)便骂你小气、小题大做。


其实就事论事,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市井争议与格局无关,与胸襟无关,只是我不爽了,我确认你做错了,我就能报警弄你,等警方前来处理。

有中国读者觉得很冤很冤,他们说,要是是个“白皮洋人”来泰国人店里,情况还会一样吗?


泰国人直接把店面地契都送给洋人,因为洋人是100000%不会犯错的,犯错的都是中国人。
关于这类言论,未免太过于极端。甚至,在洋人面前,多了太多自卑到骨子里的想象力。


先不说洋人在泰国会不会擅闯理发店,单看酒吧无【边界感】被揍烂牙床的白皮人,每年数量都不少….
问题不是一个人没有【边界感】,所以我就可以没有【边界感】。


也不是世界上有人犯事没被抓,所以我也应当犯事没被抓。
人在异国他乡,最重要的是敬畏。


泰国有个词,叫【เรียบร้อย】——规矩,但是很多游客都不是【คนเรียบร้อย】——规矩的人。
而往往是这种不规矩的个体,就成了抹黑一个整体的“新闻抽样代表”。


但他们自己,仅仅是觉得对方很小气、很难相处、很爱找事、很爱小题大作。泰国媒体,泰国网友,喷子同样很多。新闻中,那些喷子直接抛出一句“中国人在泰国干出什么都不奇怪”。
这论调,像极了中文评论区的“泰国除了噶腰子什么也没有”。
这些片面的声音,太伤害中泰两国的友好情谊。


解决方案,除了两国成立的“假新闻打击中心”之外,更多的是双方从自身做起,以个体之躯团结起来,不留下任何诟病的把柄,在联合的共识自信中,反击那些子虚乌有的指责。

严重警告:禁止复制本站文章
(您可以转发页面链接给朋友)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